2)058 最好的_皇明皇太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寿、沈阳侯察罕......

  这是兵强马壮,更何况朱雄英还带着以工部为主要班底的六部,哪怕基本上都是侍郎、郎中这样级别的文官,但是也不算小了。

  这几乎就是一个袖珍版的小朝廷,让朱雄英一起带去北平不说。

  朱雄英不只是手底下有着一大票兵马,他也辖北平、西安府、太原府、大同府、辽东等地,这就是军政一把抓。

  这是真正的军政一把抓,那些藩王就藩,理论上是不许插手当地的政务的。但是朱雄英这一次不一样,不只是节制一些统兵大将,就算是这些地方政务也都可以管。

  可以管和愿不愿意管,那是两回事。

  其实朱雄英很清楚,他暂时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插手当地的政务,虽然天高皇帝远的,老朱也确实给了他名义上插手政务的职权。不过朱雄英更多的,还是觉得自己只需要建好都城就行。

  不只是当地的政务,就算是兵权,朱雄英也不想太多的干涉。名义上归名义上,不代表朱雄英就真的很在意这些事情。

  还是本分一点比较好,如果是遇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事情,朱雄英其实也不在意能够稍微的做点事情,小范围的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治国理念、施政纲领。

  “英儿,此去北平,你首先要做的是建都、建城。”朱标看着朱雄英,认真说道,“这是头等大事,莫要耽搁了。”

  看到朱雄英点头,朱标继续说道,“津门卫你也要多上心,不管是出征东瀛还是高丽,天津卫的漕运都是重中之重。我大明迁都北平,天津卫更是重要,不可耽搁。”

  看着朱雄英,朱标再问道,“燕云之地离中原故土许久,且元末大乱。中原一带是元军和红巾军也主要在这一带争锋,山东、河南多是无人之地,河北诸处,兵后田荒、居民鲜少。你可知道,如今我大明科举之事?”

  看到朱雄英点头,朱标叹了口气说道,“北地文风不胜,前两年科举,三甲俱是南方仕子,这些年科举,南方仕子在科举占七成以上。这可不好,北方仕子多有怨怼。”

  其实在洪武年间人心的向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,现如今还有文人多不仕的局面。尤其是在北地,不少士大夫分子忠于元朝,不肯与明朝合作,文人们多有不欲仕者、以不忘故国也。

  这些人的故国,自然就是元朝了。

  而且在明朝恢复科举制度后,由于南方人垄断了科举入仕的阶梯,引起了北方士人对元朝的怀念。

  元朝规定,各地选三百人赴会试,中选者一百人,蒙古、色目、汉人、南人各二十五人。另外会试的三百人中,汉人和南人也是各占七十五名。

  南北方的对立,在这个时候也是比较强烈的。要不是辽东的纳哈出被收服,以及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,使得北元残余势力基本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