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_唐朝小闲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看了一眼李弘。

  那老翁瞧了眼李弘,笑呵呵道:“小娃,你的心肠真是好啊!不过咱们签契约的时候,就已经商量好了,一个人收割几亩地,这要是不能的话,咱也不会干呀。”说着他有向李治道:“这位公子,要是没有啥事,咱得下地干活了。”

  李治笑着点点头。等到这老翁走后,他又好奇的向韩艺问道:“代缴税钱,每月发工酬,这商人能有得赚么?”

  韩艺笑道:“以前大家都种田,家家户户都有不需要买粮食,如今买粮食的人增多,粮价得以上涨,那粮商自然有钱赚。”

  李弘道:“这书里面说谷贵伤民。”

  韩艺道:“殿下,你读书不会只读一半吧,这句话原话你可还记得。”

  李弘道:“籴甚贵,伤民;甚贱,伤农。”

  韩艺道:“你不能忽略下半句。”

  李弘道:“我在读到这一句时,也曾问过老师,究竟这粮食得卖多少钱,才既不会伤民,又不是伤农,可老师也说不清楚。”

  李淳风身为太子师,却一点也不恼,反而呵呵道:“殿下这回可算是问对人了,若是韩尚书也回答不出,那恐怕也就没有人能够回答的出。”

  “李太史过奖了,这我可不敢当。”韩艺谦虚了一句,又向李弘道:“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,而且必须需要朝廷的干预,根据粮食的产量,粮食的价格,以及人口来做调控,正常上涨、下降,这个都没有什么关系,朝廷主要防止的是有人囤积居奇,炒高粮价。如今的粮价上涨就是属于正常性上涨,如今粮食供应跟得上人口的增长,不是因为缺乏粮食,而导致粮价的上涨,只是说吃粮的人多了,故此粮价才得到相应的上涨。”

  李弘摇头道:“我不是很明白。”

  韩艺道:“我说的吃粮人,不是说人口的增加,而是有一部分人去作坊做事,他们没有再耕地获取粮食,因此需要购买,而同时他们生产处大量的商品,商品在市集上又卖得非常好,他们从中获取的财富,殿下一定要记住,他们的财富不是交易得来的,而是生产得来的,随着产量得增多,百姓拥有的就越多,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。”

  李弘听得是若有所思。

  李治问道:“这长安城的粮价,朕也有所了解,涨的也不是很多,这商人又能够从中赚多少?”

  “陛下请看那边。”韩艺手往右前方一指。

  李治顺着他指去的方向看去,只见在田边堆起一堆堆麦杆。又听韩艺说道:“因为麦秆是造纸的材料,如今麦秆也能够卖得不少钱。”

  一旁的李弘突然问道:“难道以前的农夫就不卖么?”

  韩艺笑道:“殿下,这农夫还是缺乏经商的头脑,他们只懂得种地,不懂得合理利用周边的资源,这些麦秆多半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