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171章 炮袭三号高地!_抗战:从八佰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统一大业,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。他命令赵云、邓芝为疑军,占据箕谷(今陕西hz市北),亲自率10万大军,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(今甘肃),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,镇守战略要地街亭(今甘肃秦安县东北)。

  临行前,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:“街亭虽小,关系重大。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。如果失掉街亭,我军必败。“并具体指示让他“靠山近水安营扎寨,谨慎小心,不得有误。“

  马谡到达街亭后,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,却骄傲轻敌,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。

  当时,副将王平提出:“街亭一无水源,二无粮道,若魏军围困街亭,切断水源,断绝粮道,蜀军则不战自溃。“

  马谡不但不听劝阻,反而自信地说:“马谡通晓兵法,世人皆知,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,而你王平生长戎旅,手不能书,知何兵法?“

  接着马谡又洋洋自驼淋试格得地说:“居高临下,势如破竹,置死地而后生,这是兵家常识,我将大军布于山上,使之绝无反顾,这正是致胜之秘诀。“

  马谡固执己见,将大军布于山上,结果遭遇曹军围困,兵败街亭,最后被诸葛孔明给斩了。

  所以此时,小鬼子固守无水无粮的三号高地其实是愚蠢的。

  而端午呢,不予围困,反而要强攻,其实也不明智。

  但是双方都有各自的无奈。赤柴八重蔵是因为受命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

  而端午却是没有时间,他需要速战速决。

  于是一场真正用智慧与鲜血谱写的战斗篇章,便因此拉开帷幕。

  端午命令,陆剑、王通为右翼,独立团为左翼,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日军。

  两边的人马都是主攻,逼迫小鬼子的向东西的阵地增援。

  鬼子的主阵地相距东西阵地至少有一百米的距离,而在这个距离内小鬼子增援,将毫无遮挡。

  孙世玉的炮营已经将所有的山炮,速射炮,以及迫击炮都已经调整好了。

  每一门炮,孙世玉都在亲自校对。

  因为这一战,虽然东西两支部队都是主攻,但是端午要打的却是小鬼子的增援部队。

  无论小鬼子的东西阵地,还是主阵地,赤柴八重蔵都命鬼子挖掘了大量的掩体。

  这些掩体足可以应对一般的炮击。而再加上三号高地的山高有八十多米,一般的山炮,速射炮,极难伤到战壕内的敌人。

  所以把小鬼子打出来,然后借用优势的炮火将其一举歼灭,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。

  打仗打的是什么?打的就是这些有生力量。哪怕鬼子的武器装备再怎么先进,如果没有人来使用也仅是一堆废铜烂铁罢了。

  所以端午,直击战争的根本,一直以来皆是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准。

  轰!轰轰!

  最先开炮的却是独立团的朱胜忠部。

  朱胜忠的一营也有炮排,虽然规模没有孙世玉的炮营大,但是整个泡排有四门迫击炮与十门掷弹筒。

  此时,迫击炮与掷弹筒在机枪手的掩护下,推进到了相距鬼子阵地前两百米左右的位置。

  工兵迅速挖掘泥土,将炮兵阵地正前方用泥土堆积起来,阻挡小鬼子机枪手与狙击手的射击。

  炮兵在架炮完成后,便对日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。

  而小鬼子虽然事先挖掘了战壕,但是在只有少量工兵铲的情况下,战壕普遍不深。

  于是就在炮兵的第一轮炮击过后,阵地上的鬼子却死伤了三十多人。

  鬼子军官大叫炮兵支援。

  但是鬼子的炮兵居高临下,想要迅速炸到山下的炮兵阵地,不仅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,避免炸到自己人以外,还要移动迫击炮到预定的位置。

  鬼子的火炮,大多都在之前的战斗中丢失了。整个日军阵地上,此时就只有一个炮兵小队,总计四门迫击炮,六门掷弹筒都在三号高地的主阵地上。

  但是此时,他们却要同时支援东西两侧的战场,而再加上鬼子炮弹不足,所以也不得不小心应对。

  只是如此一来,三号高地的东西两处阵地的鬼子却叫苦不迭,因为此时遭遇炮击的将绝对不仅仅是东侧阵地的鬼子,西侧阵地的鬼子也在遭遇东北军与川军的勐烈炮袭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